|
|
楊憲益:述說翻譯二三事 |
2005年4月18日 成都譯網(wǎng)-成都翻譯網(wǎng)-成都翻譯公司 瀏覽選項:
出處: |
|
|
|
|
| |
|
他是那種人,望之儼然,處之溫和。別人對他的一千多萬字的譯作高山仰止,他卻說沒什么值得流傳下去的,書全都送了人,幾乎一本不剩。我們告  訴他有人竊用他的名字出書,他一笑了之。不怕壞了你的名聲嗎?他抿進(jìn)一口煙:“無所謂! 
    ●庭院深處的記憶 
    坐車到北京市北海后門。走在窄窄的胡同里,一輛輛載著游人的三輪車不時從身邊駛過,打破一片寂靜。七拐八拐了好一陣兒,我終于找到了那處青磚灰瓦的院落!皸罾希!喲,您對窗的風(fēng)景不錯呀。”楊憲益先生接過話茬:“馬馬虎虎,院子太小! 
    楊先生的精神狀態(tài)很好。雖然年已90,但其面色依舊紅潤。因為身體的原因,一向好酒的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怎么喝酒了,只不過,每天還是要抽上一、兩包煙。點上一支煙,先生的思緒好像又回到了年少時節(jié)。 
    “小學(xué)是在家里念的,家里有老師,10歲左右開始學(xué)英文!毕壬f。 
    與先生的對話中得知,中學(xué)畢業(yè)后,楊憲益考上了英國牛津大學(xué),讀希臘拉丁文學(xué)。這個時候,他與英國姑娘戴乃迭相識相愛。戴乃迭出生在北京,也很喜歡中國文化。1940年,兩個人一同回國。我問先生:“當(dāng)年為什么要回國?”先生答:“中國人為什么不回中國呢?”“當(dāng)時您沒有猶豫過?”“沒有。”“您夫人是英國人,當(dāng)時她愿意和您回來嗎?”“對她是困難一點兒。”但是,夫人還是跟著楊憲益回國了。 
    ●走上翻譯之路 
    1943年,楊憲益夫婦去了梁實秋的編譯館。當(dāng)時的國立編譯館只有人將西方經(jīng)典翻譯成中文,還沒有人進(jìn)行中文外譯。梁實秋希望楊憲益夫婦能去領(lǐng)導(dǎo)一個部門,專門從事將中國經(jīng)典作品翻譯成英文的工作。楊憲益和戴乃迭兩人的中文外譯事業(yè)也從此開始。 
    “您翻譯的第一部作品是《資治通鑒》?是不是從那時候開始,就想著以后一生以翻譯為主了呢?”“沒有。原來我的興趣不是搞翻譯。不過,后來覺得做翻譯可以跟我愛人在一起工作,就到了編譯館做了翻譯!毕壬。 
    1952年,國立編譯館撤銷以后,楊憲益夫婦接受中國外文出版社的邀請到北京。當(dāng)時外文出版社剛剛創(chuàng)立英文版的《中國文學(xué)》雜志,請先生主持翻譯中國的文學(xué)作品。在這一時期,他們夫婦翻譯了大量的作品。 
    ●翻譯“讀了一半”的《紅樓夢》 
    “《紅樓夢》這部著作是您翻譯生涯中歷時最長的一部著作?”“其實,我不喜歡看《紅樓夢》。小時候讀《紅樓夢》,我只讀了一半都沒讀完。剛剛開始沒多久,我遇到一個英國朋友,他是一個漢學(xué)家,叫大衛(wèi)·霍克斯,他告訴我說,他在翻譯《紅樓夢》,已經(jīng)翻譯了兩年多了。他翻譯出來的版本用的名字是《石頭記》,我為了顯得和他的稍微不一樣,就用了《紅樓夢》這個書名。說我是翻譯家,其實我愛人才是翻譯家。都是我把初稿翻譯出來,交給她加工,她費的力氣比我的還大。” 
    離開小院前,問先生:“現(xiàn)在是不是經(jīng);貞浧疬^去的事情?”沒想到先生卻反問了一句:“為什么要回憶過去呢?想些現(xiàn)在的事不好嗎?”走出小院,正午的陽光照在青灰色的院墻上,讓人感覺到一種難得的澄凈安寧,不由得想起蘇東坡的那首詞:“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楊憲益小傳 
    楊憲益,1915年出生于天津,1936年進(jìn)入英國牛津大學(xué)莫頓學(xué)院研究古希臘羅馬文學(xué)、中古法國文學(xué)及英國文學(xué)。1940年回國在重慶中央大學(xué)等學(xué)校任教。1943年后在重慶北碚及南京任編譯館編纂,1953年調(diào)至北京外文出版社,曾與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譯中國古典小說《魏晉南北朝小說選》、《唐代傳奇選》、《聊齋選》、全本《儒林外史》、全本《紅樓夢》等,以及《魯迅全集》、《青春之歌》等。 劉晉鋒 孫巧稚
(本文已被瀏覽 2332 次)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