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譯公司
   
  關于我們
  翻譯實力

 


 

 

 

 

 

 

 

 

 

 

 

 

 

 

 

 

 

 

首頁 > 關于成都博雅翻譯 > 行業(yè)新聞
翻譯公司
翻譯公司

圖文:英國大學學者 孔夫子的話能治西方人心病
2010年12月23日 成都譯網(wǎng)-成都翻譯網(wǎng)-成都翻譯公司 瀏覽選項:   出處:

簡要內容:英國愛丁堡大學學者、《于丹〈論語〉心得》譯者狄星接受本報專訪。一度在中國十分暢銷的《于丹〈論語〉心得》被翻譯成英文后,這兩年又開始了它在世界的“暢銷之旅”。狄星:目前我已經(jīng)翻譯了5本中國人的作品,在英國影響最大的是作家欣然的《中國好女人》。

  一度在中國十分暢銷的《于丹〈論語〉心得》被翻譯成英文后,這兩年又開始了它在世界的“暢銷之旅”。據(jù)了解,該書后來的德、法、意等文版都是以英國愛丁堡大學從事中文教學的愛普特女士的英文譯文為基礎進行翻譯的。嫁給中國人的愛普特能講一口流利的中文,并有一個中文名字“狄星”。狄星近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孔子在兩千多年前提出的“欲速則不達”等思想言論對眼下急于成功的英國年輕人仍有很大幫助。她認為,多給西方老百姓一些了解中國文化的機會,就會減少一些東西方溝通中的障礙。因此,對于西方那些質疑中國在海外推廣中華文化的雜音,中國人沒有必要擔心。

  記者:翻譯有關中國《論語》的書肯定有難度。聽說,當時中方出版商中華書局對翻譯這本書的人選有苛刻的要求。你最后是怎么被選上的?

  狄星:我知道中華書局對于外國人翻譯中文著作有著嚴格的要求,但我能有這個機會真的算是機緣巧合。2008年,我同于丹在英國的代理人托比·艾迪因為其他的翻譯工作有所接觸,當時他們正在找人翻譯這本論語心得。那時候我覺得翻譯這本不算太厚的書應該不會太難,所以就答應了。但后來進入工作狀態(tài)后才知道,自己最初的想法是錯的。于丹的這本書對我來說,讀起來不難,可是要翻譯成英文確實很難。后來,為翻譯這本書,我足足忙了半年。

  記者:能舉些翻譯中遇到的難題嗎?

  狄星:比如說,書中提到的“淡定”,要翻譯成英文就非常難,中文雖然只有兩個字,但我當時要用一段英文才能勉強解釋清楚。再比如說,我們熟悉的“君子”,我曾經(jīng)和于丹交談過這個詞的譯法,她也說,如果只翻譯成“Gentleman(紳士)”的話感覺還是有些別扭,因為古代的中國人并不像英國人那樣穿西裝、打領帶。

  記者:于丹說,世界文明越趨同,我們使用的物質越相似,我們心靈中的迷惑就越接近。你認為,英國當代社會遇到的問題,能用兩千多年前中國哲學家的思想和道理解釋清楚,并幫助人們避免這些社會問題嗎?

  狄星:孔夫子的思想當然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因為他是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古代社會,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不是孔子當年能夠想象的。但孔子的很多思想言論對我們來說,仍然是有幫助的。比如說,“欲速則不達”這個說法對于眼下急于成功的英國年輕人來說,就很有用?鬃拥倪@句話在我們西方人的基督教義里是找不到,但它確實能夠治愈很多年輕人心理上的疾病。我認為,讓西方人讀讀孔子的書,至少可以從另一個認知角度來看生命的意義。西方人聽《圣經(jīng)》的內容已經(jīng)太多了,甚至有些膩了,如果換種方式來思考,未嘗不是件好事。

  記者:你曾風趣地表示,“理想就是做好一個中國媳婦兒”,你覺得從東西方文化上來說,做到這一點容易嗎?《論語》中的內容,對你做好一個中國媳婦兒有什么幫助嗎?

  狄星:如果按照孔子當年的做人標準,我肯定算不上是他的好學生。因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賢妻良母,應當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可是我連做西餐都要看菜譜,更何況是做中餐了。對《論語》的研究讓我能有機會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我丈夫的家鄉(xiāng)在貴州,我也曾在貴州一所學校工作過4年。對《論語》和中國文化的研究,讓我進一步加深了對中國人所思所想的理解,知道他們?yōu)槿颂幨赖脑瓌t,可以讓我感到與他們在溝通時的愉快心情。

  記者:與你的“中國媳婦兒”背景相比,你覺得普通英國民眾在了解中國文化時會不會遇到一些障礙?

  狄星:我認為,西方人至少是英國老百姓其實需要的就是機會。如果能夠多給英國老百姓一些機會了解中國文化,彼此的障礙就會少一些。

  記者:你已經(jīng)翻譯了多少本中國人的作品?

  狄星:目前我已經(jīng)翻譯了5本中國人的作品,在英國影響最大的是作家欣然的《中國好女人》。未來一段時間我會投身翻譯嚴歌苓的《小姨多鶴》,我知道它已經(jīng)被翻拍成了影視作品,但我還沒有看,我想通過閱讀來更好地感受作家的心境。

  記者:向海外出版圖書被認為是某一國軟實力的象征之一。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圖書出口的步子不大,相比于歐美書籍在中國的暢銷,可以說是陷入僵局。你認為,制約中國圖書走向海外的因素有哪些?最主要的是什么?

  狄星:其實不僅是中文圖書在英國的市場上受限,歐洲近鄰,像法國、意大利等國的外語書籍在英國市場上也都沒有被大范圍接受。所以,并不是中國出版商不努力,而是英國的部分發(fā)行商還有出版商對外文書籍的市場沒有足夠的熱情和信心。中文圖書出版商因此要對英國市場有更多了解。不過,我認為制約中文書籍走向國際市場的關鍵還是內容。來自瑞典的《龍文身女孩》在英國也是一本暢銷書,英國人就是愛讀。我想關鍵還是要找到一些能讓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都感同身受的題材。

  記者:據(jù)了解,你所在的英國愛丁堡大學也有孔子學院。你怎么看中國這些年在海外推廣本國傳統(tǒng)文化的努力?

  狄星:能夠讓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中國文化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是很贊同的。我也知道西方有人對中國傾力向海外推廣中華文化的做法有所質疑,但中國人沒有必要擔心什么。因為我知道在讀過中國文化書籍的西方人當中,絕大多數(shù)都愛上了它。我個人認為美中不足的是,中國派往海外的中文教師在時間上太短了,我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中文老師能夠在英國逗留的時間更長一些,因為他們必須要在英國待得久一些,才能夠了解英國文化,知道該如何向英國人傳授中國文化。同樣,對于英國人來說,想比較透徹地了解中國文化,僅僅聽幾堂課是不夠的!ū緢篑v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本文已被瀏覽 1268 次)